【雙節小常識】今年,國與家撞了個滿懷!
發布時間:2020-10-01 08:33:00    作者:華唐藝術職業高中    點擊量:
2020-10-01
雙節已至
滿街揚起的國旗和飄香的月餅
國泰民安和闔家團圓
今年
國與家撞了個滿懷
過節日 長知識
下面這些關于中秋和國慶的小常識
你都知道嗎?
01中秋·我等月圓也等你
中秋|起源
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。中秋節普及于漢代,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,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。

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,大約是在唐代。北宋時期,中秋節已經成為普遍的民俗節日,并正式定陰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。到了明清時,中秋已成為中國民間的主要節日之一。
中秋|習俗
中秋節自古就有祭月、賞月、吃月餅、玩花燈、賞桂花、飲桂花酒等習俗,流傳至今,經久不息。

中秋節時,云稀霧少,月光皎潔明亮,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、祭月、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,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、砌寶塔等活動。
發展至今,吃月餅已經是我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。除月餅外,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。

中秋|神話
嫦娥奔月
“嫦娥奔月”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,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現在《歸藏》。后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,衍化成多個故事版本。
嫦娥登上了月宮,據西漢《淮南子》中說,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五母那里要來的不死藥,就飛進月宮,變成了搗藥的蟾蜍。

吳剛折桂
吳剛登上月宮折桂,據唐代小說《酉陽雜俎》中說,是因為西何人吳剛修仙犯了錯誤,才罰他去伐月中的桂樹。這桂樹隨砍隨長,永遠也砍不斷。

玄宗故事
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,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,于是天師作法,三人一起步上青云,漫游月宮。但宮前有守衛森嚴,無法進入,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。
在此之際,忽聞仙聲陣陣,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,于是默記心中。日后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,自己譜曲編舞,創作了歷史上有名的《霓裳羽衣曲》。

02 國慶·祖國快樂,我也快樂
國慶|來歷
1949年12月2日,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,通過了《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》,決定每年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,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。

國慶|閱兵
新中國成立以來,在國慶慶典上共進行過15次閱兵。分別是1949年至1959年間的11次和1984年國慶35周年、1999年國慶50周年、2009年國慶60周年、2019年國慶70周年的四次。

國慶|意義
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征,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,并且變得尤為重要。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,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。
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、全民性的節日形式,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、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。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,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。

山河錦繡 國泰民安
這浩浩山河 長治久安
盛世中華正如故人所愿
所有晴雨都同舟 所有言茶不言酒
所有故土與漂游 故事里的春秋
這里就是中國
似乎所有的事物都瞬息萬變
你問我有沒有永恒
除了月圓月缺
那便是我對你的祝福
在這里
小編謹代表華唐藝術高中全體教職員工
祝家長和同學們
吉祥如意 萬事順利
雙節快樂